正常嬰幼兒的聽力發展
- 懷孕24週時,胎兒已能聽到聲音
- 3個月大時, 嬰兒已能發出咕咕或咕嚕的聲音
- 大概6個月大時,嬰兒能發出元音及輔音混合的聲音
- 12 個月時,幼兒能發出單字
- 約1至2歲時,幼兒能識別部份詞語
兒童在幼年時已經能聽到外界的聲音,慢慢才學懂發聲及說法。兒童要學會說話必須通過聆聽與模仿聲音。從以上正常嬰幼兒的聽力發展可見,未經治療的聽力損失會延誤他們的語言發展。
延誤治療的影響
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,兒童必須透過聆聽別人的說話去學習語言及溝通。聽力受損的兒童在接收音訊時會遇到更多障礙,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以下情況:
- 語言發展遲緩:聽損兒童難接收較微細的聲音,包括在生活環境中的聲音及對話,因此難以像一般兒童能在自然成長過程中學習語言
- 不利學習表現:雙耳輕度聽力損失已經可以導致兒童錯過5成的課堂內容,聽損兒童在嘈雜環境下接收聲音就更吃力,因此學習會受影響
- 心理及社交影響:聽力損失引起的溝通困難可令聽障兒童感到憤怒、壓抑和孤獨,因而減少社交互動
孩子聽力受損的徵兆
雖然香港政府會為每位新生兒安排聽力篩查,初步檢測孩子是否患有聽力疾病或其他問題。然而,即使您的孩子已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,仍有少數遲發性或後天所導致的聽力損失。為免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,作為家長必須多加留意孩子的聽力狀況。若您的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有可能患有聽力損失。請特別注意,並為他盡早安排合適的檢查: